动态信息
米乐M6官方入口老年人养老智慧养老设备及价格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智慧养老设备更高效
发布时间:2024-02-10

  不少养老院在老人照护中已大量使用智慧养老设备,有养老机构表示,智慧养老设备承担了约4成工作量。不过,智慧养老设备在使用中还存在一定风险,成本也比较高,一台高端“卧床机器人”就达10万元,这也影响了智慧养老设备的推广。

  尤其是随着广州市老年人口在未来10年老年人口继续增加,入住老年公寓的失能失智老人还会继续增加,如果要按照这个标准配备护理人员,运营成本还会继续增大。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位护理人员月工资7000元,加上日常岗位补贴,一年的工资支出大约是10万元。他的养老院一共约有25名护理人员,光工资一项支出就需要250万元,如果再加上房租等成本支出,一年成本支出在400万元左右。而该老年公寓入住老人,每个月的护理费用也不过3000-4000元不等,即便是重度失能老人,一个月也不过4200元,中位数是3500元,这个价格已经5年没涨过了。如果每年不能新增50名以上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就很难维持收支平衡。

  “过去两年,广州很多养老院都出现了‘护工荒’。我跟一些养老院院长聊天,他们都跟我吐苦水,说原来都只有30多个养老院,去年疫情一来,走了1/3,根本请不来人。毕竟还有怎么办?只能加大使用智能化辅具的力度,让机器帮忙。”罗步环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他所在的养老院就加大投入,采购了大量智能养老辅具,一些能用机器代替人工的,就尽量用机器干。过去两年,光是在只能设备的采购方面,投入就超过100万元。这在疫情下多数养老院运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已经算是“大手笔”了。

  虽然已经82岁,但在养老院智能化方面,米乐M6官方入口罗步环却走在前沿。在享福养老院,记者看到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智能化照料床。这个床主要是针对医院的100多名重度失能老人,尤其是部分严重失能且失智的老人的。记者看到,只要通过遥控器操作,这种智能床不仅可以自动升降,还可以自动倾斜,老人躺在气垫上,非常舒服。如果老人需要大小便,床下安装的还有自动化大小便器,通过接通床下的便盆,整个床就变成了一个智能马桶。老小便后,护工只需要将便盆带走。此外,这张床还能自动将老人与一张电动椅无缝连接,将老人从床上运送到电动椅上,然后老人便可以通过电动椅,实现上下楼或者在楼道里走动。“有了这个床,我们照料起失能老人来更方便了。”护工阿芳说,有些老人个头比较大,像他这样身材瘦小的护工,即便是两个人,也无法搬动老人,更不用说带老人上下,或者到楼下的院子里晒太阳米乐M6官方入口。很多老人因为长期卧床,容易产生褥疮,有了这样的智能床,老人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原本要好多天才能下楼甚至长期卧床,现在老人上下楼比过去方便多了,基本上每天都可以有一次下楼活动的机会。

  不仅如此,通过一些安装在老人身上的设备,护工们可以第一时间可以得知老人是否大小便。比如,大小便监测器。“我们有个感应装置,如果老小便,即便老人已经失能、失智,他不说,我们也能第一时间感知到,会马上为他换衣裤。老人的护理质量大大提高。”

  王荣军也表示,智慧养老设备不仅减轻了护工们的工作量,也让老人的护理水平大大提高。这些智慧养老设备承担大约可以承担护工们4成的工作量。“养老院现在大约是1个护工照料5-6个失能老人,将来住进来的老人越来越多,这个配比也不可能改善,更不能每个老人配一个护工,所以以后更加需要机器帮忙。”他举例说,监控老小便的装置如今在养老院使用就很普遍。护工不可能时时处处都盯着每一个老人,可能护工早上查完房后,中午送饭时才会来到老人房间,有时老小便失禁后,护工可能要4个小时后才能发现,米乐M6官方入口在护工没有发现的这段时间,老人就既难受也难堪。有了这些智能设备,老人的护理质量就大大提高。

  但王荣军同时强调,智慧养老设备的使用不能代替护工的作用,护工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稀缺资源。“很多工作,智能设备是干不了的,还得护工亲自来做。并且,操作智能设备,也存在风险,”王荣军说,他所在的养老院,之前就曾出现过员工因为操作设备不当,导致老人从床上摔下来骨折的案例,最终补偿了家属3万元。即便这样,王荣军还是主张大力推动智能设备的使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在养老行业大幅推广,这是大势所趋,没有智慧养老设备不行,完全依靠这些设备也不行。”王荣军说,他一直和广州的智慧养老设备研发机构有密切联系。未来3年,还准备投入300万元用于采购各种设备,并对员工进行使用各种智能设备的培训。

  在智慧养老设备的供应链上,广州的众多高科技企业也跃跃欲试。56岁的朱新生如今是广东省科技领军人才。他之前曾是广东总队医院的外科主任医师、米乐M6官方入口教授,后来又经营养老机构十多年,2011年,他又在广州开发区成立了一家专门服务于失能老人医疗照护工作,进行智慧养老器具研发的科技公司——美捷威通,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专门研发针对失能人的智慧养老设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针对失能人的智能养老设备已经供不应求。”朱新生兴奋地说。

  有十多年从事外科医生的经验,又有十多年从事养老行业的经历,如今再进行智能养老设备的研发,这让朱新生对养老行业有着独特的洞察。在朱新生看来,并非所有住进养老院的老人都已经丧失了活力,真正需要生活照料或医疗照护的,放眼整个老年人群体来说,需要生活照护的老人只是少部分。他说,10年后我们的老人将达到3-4亿人,失能老人可能占到10-16%,也就是4000-5000万人,这其中重度失能老人可能占到5%,大约1600万人。“我们的养老体系建设,要聚焦于解决中重度失能老人的生活招呼问题,也就是这1600万人的生活照护问题,因为这1600万人背后可能就是1600万个家庭,如果照护不好,就有可能‘一人失能,全家崩溃’。”朱新生说,基于这样的观念,过去这10年,他的智能养老设备研发也聚焦在解决失能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照护问题。

  如今,朱新生研发的智能养老设备,已经在全省的很多家医院和养老机构进行使用,每年的使用量超过100万台(套),包括广州的很多公办养老院,都采购了他的智能养老设备。朱新生说,他目前销售最为火爆的就是“卧床机器人”

  朱新生介绍说,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因为失能人群无法治愈,医疗照护肯定是日常刚需,自己正是在从事养老行业时发现失能老人在智慧养老设备方面存在巨大需求,才投身到智慧养老设备的研发。在他看来,失能老人的需求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生活照料,第二是原发病管理,第三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朱新生将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分为7大类:第一,失能人运动障碍,普遍需要人工人力辅助2小时翻身1次,工作量巨大。第二,大小便失禁或不能自理,护理困难。第三,皮肤清洁护理障碍,沐浴困难。第四,长期卧床并发症多:压疮、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等,预防困难。第五,慢病管理困难,实时处置困难,长期深居简出慢病可能加剧。第六,出行困难,困在房间不能外出。第七,饮食障碍,需要人工辅助才能用餐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返回上级]